不同年龄段的、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尽情在滑雪道上飞驰,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雪场。中级滑雪道上,身着暗橙色滑雪服、戴黑色头盔的“雪场常客”王晨希撑地、起身、滑降、换刃,一套动作一气呵成……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南山滑雪场采访时看到的场景。
入冬以来,南山滑雪场经常“人满为患”。“近两年滑雪场人数持续增多,缆车经常需要排队。”王晨希说。
南山滑雪场的火爆,是冰雪运动持续走热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“冰雪热”带动冰雪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据亚洲数据集团发布的《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23)》预计,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。业内的人表示,随技术迭代优化以及消费市场的驱动,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将加速冰雪产业升级。伴随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壮大,将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,占据行业领先地位。
冰雪运动热带动了冰雪运动装备市场的不断扩容,相关这类的产品也持续热销。记者从线上线下多家冰雪运动装备专卖店了解到,入冬以来,各店销售总量均有所上升。三夫户外产品总监李良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,从市场占有率上看,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进口品牌滑雪装备占比较大,有着非常明显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。“部分产品具有技术壁垒,如瑞士品牌X-Bionic的滑雪服,应用了仿生学设计和先进针织技术,能做到极寒、极热环境变化时自动调节身体温度,有效抵御因风寒效应和水冷效应造成的失温情况,如同人的‘第二层皮肤’。”
冰雪运动装备分为滑冰装备与滑雪装备两大类,滑冰装备最重要的包含冰鞋、冰刀、护具等,滑雪装备则包括滑雪板、滑雪鞋、滑雪杖头盔、滑雪眼镜、护甲等。这些装备的质量直接关乎运动者的安全和体验,因此冰雪运动装备产品质量尤为重要。
近年来,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出台相关装备标准,强化产品质量监管,赋能运动装备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为优化冰雪运动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服务供给,促进冰雪运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7月发布实施《滑雪运动装备使用上的要求》《仿真冰场 通用技术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方法》《个体防护装备 运动眼面部防护 滑雪镜》等27项国家标准,涉及装备设施、服装用具、防护用品、管理服务等,加强完善冰雪运动标准体系,尤其是强化了标准对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指导和规范作用。
各级技术机构也纷纷参与到标准制修订和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中来。河北省质检院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,近年来,该院参与制定冰球运动护具、单板滑雪靴等类别的国家标准8项;开展国内外高山滑雪板性能比对研究,以找准国内与国外关键技术指标的差距数值,为下一步高山滑雪板的质量提升提供较为可靠技术是依据。同时,该院还积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,在2023年联合河北省体育局、河北省冰雪运动协会首次对京冀两地的八达岭滑雪场、云顶滑雪场等9家滑雪场租赁设施开展了质量安全检测;组织专家团队分赴河北省内相关冰雪企业组织调研,精准掌握6家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点,并运用正在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数据库、先进标准数据库和科研成果数据库,开展分析研究,形成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,助力冰雪产业提质升级。
记者注意到,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滑雪装备时一味追求购买高价产品。但业内的人表示,就冰雪运动设备而言,高价非佳,适配为宜。李良建议,普通消费的人在购买滑雪装备时,要依据自身滑雪水平选购相对舒适的产品,不要简单追求装备的专业性能。例如滑雪服购买方面,宜选择透气性强、保暖度高的产品,“也要考虑到不一样的地区温度差异,比如在北京周边滑雪时可以穿内层和外层滑雪服,但到温度更低的张家口崇礼地区,就需要穿内层、中层和外层滑雪服”。
滑雪装备属于日常消耗品,养护特别的重要。“比如,滑雪服需要定期洗涤、清洁,滑雪板能够最终靠打蜡来减轻磨损,每次使用后的鞋子需要阴干。”李良举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