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色:呈圆形,中心的孔也为圆形。铜钱正面的圆孔上方,有楷书“驱邪降福”四字,笔力遒劲,淳厚正经;圆孔的上、下、右方,别离有一只蜘蛛、一只蟾蜍和手持笏板的钟馗。铜钱的反面,圆孔四周,别离有蛇、蜘蛛、壁虎和蟾蜍等毒物,一只威猛健壮的大山君正目露凶光,张着血盆大口气势汹汹地扑向它们,好像要将它们一口吞尽。
根由:俗话说:“端午节,气候热;五毒醒,不安宁。”端午节时处于仲夏之月,气温升高,雨水增多,蚊虫暴虐,瘟疫极易盛行。唐代白居易诗有“每因毒暑悲亲故,多在炎方瘴海中”,说的便是暑气之害。民间以为五月是五毒(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出没之时,要用许多办法以防备五毒之害。
在很多端午辟邪风俗中,佩带五毒花钱为常见方式之一。将“五毒”图画铸于钱币,佩带或悬挂在身上,使用其相反相成、以毒攻毒的特色,压而胜之。有“戴个花钱,不怕五害”之说。
花钱也叫厌胜钱、压胜钱。它起源于西汉,盛行于明清。最早的花钱并不是市面上流转的钱银,而是一种佩带在小孩子身上作为讨吉祥或避邪物的装饰品。它的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。